自然资源部:保持严格保护耕地定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2024年04月08日08:2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重大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先后采取了具体落实措施,初步遏制了违法占用耕地势头,2023年度全国“非农化”违法占用耕地数量下降至2018年度的四分之一左右,耕地数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但之前也存在图斑下发统筹不够、频次过高、核实举证多等问题,有的地方还存在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唯技术论”等现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一是加强卫星遥感监测统筹,优化工作安排。去年年底,印发《关于统筹规范耕地保护卫星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支撑服务耕地保护的上半年地类变化监测、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土地卫片执法、“长牙齿”硬措施测绘遥感监测、耕地卫片监督等5项工作中涉及的卫星遥感监测,统筹为季度卫片监测和年度卫片监测2项。季度卫片主要为各地提供违法占地线索。年度卫片执法将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同步开展,实行数据同源,信息共享,同一图斑只需要基层核实举证一次,避免重复工作,提升效能。两项工作结果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年底算总账。

二是突出重点,减少基层图斑核实工作量。今年2月底,印发《关于利用2024年季度卫片监测成果开展日常执法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保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的定力,进一步突出重点,在一到三季度,提取疑似涉及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亩或耕地10亩以上,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图斑,下发地方自主运用,作为线索辅助地方早发现、早处置,严格保护耕地。图斑数量大幅减少,且不需要各地向自然资源部上报核实举证信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求地方结合实际,通过巡查、铁塔视频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

三是建立执法容错纠错反馈机制,防止“唯技术论”。对执法过程中发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用地手续备案信息有误等问题,由相关业务机构组织核实认定、纠正反馈后,再按照新的管理属性,依法依规履行处置程序。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只依据管理数据和卫星影像进行合法性判定的“唯技术论”工作方式,从而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高水平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珂园、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