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综合施策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

2025年01月02日10:48   

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围绕为基层减负赋能目标,厘清权责事项、配齐配强力量、健全制度机制,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把心思精力集中到为群众提供最优服务上。

一是厘清权责卸荷。首批选取38个乡镇(街道)先行开展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编制工作,守牢基层事项准入关口,制定村(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管理办法,迭代完善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工作负面事项清单、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和工作机制挂牌指导目录“四清单一目录”,明确网格员职责,确保基层权责能一致。建立100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定期评估优化清单事项,加强监督提醒,严防清单之外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深入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累计撤销村(社区)挂牌16万余块,集中清理借调镇街工作人员并建立市级备案审查机制,大幅削减“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促进基层干部回归本位、轻装上阵。

二是整合资源添力。推动力量下沉,以“减上补下”方式将编制向乡镇(街道)倾斜,构建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体系,通过派驻、包片等形式下沉执法力量4365人,向2774个重点村选派驻村干部6857名。推动权力下放,细化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综合协调、执法调度、考核督办等具体措施,确保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征得同意权、规划听取意见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等落地落实。推动保障下倾,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区县机关同职级人员政策,深入开展村(社区)干部定向考录公务员工作,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三是创新机制问效。探索建立为基层减负赋能“下评上”机制,从正反两个维度明确评价内容,引导市级部门担当尽职、服务基层。每半年组织区县党政班子成员对市级部门进行线上匿名评价,明确“好”档次的单位不超过30%,干扰区县评价工作的直接定为“差”档,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依托评价结果剖析问题症结,找准为基层减负赋能堵点卡点;将评价结果纳入市级部门班子运行评估内容,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赋予50%权重分值,助推为基层减负赋能常态长效。

(责编:王珂园、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