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做法,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

2025年07月30日08:00   

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8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

这些年,我们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入了很多资源,基层文化建设大为改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华丽的文化地标,对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重视不够;一些基层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有的农家书屋处于闲置状态,有的文化站或文化中心被长期挤占挪用;一些文化服务不合群众口味,有的农村电影放映片源陈旧、观众寥寥,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增加投入、配建设施,关键是要创新思路和举措,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8月21日)

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学校党建工作不能玩虚功、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必须抓得实而又实、严而又严。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78-27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中办通讯》2020年第1期

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改革督察工作,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专项督察,推动落实。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1月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679-680页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为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更好条件、留出探索空间。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既要考虑全国一盘棋,又要避免“一刀切”。我们国家大,情况千差万别,地方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7月5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33页

中央和国家机关摊子大、类型多,职能各异,工作不平衡。要加强分类指导,科学精准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要制定分类指导意见,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7月9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44页

新发展理念五大方面既有各自内涵,更是一个整体。要树立全面的观念,克服单打一思想,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不搞“急就章”、“一刀切”。政策不能只是挂在墙上,要切实抓好落实。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2月10日)

建章立制,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既坚持解决问题又坚持简便易行,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切中问题要害;既坚持目标导向又坚持立足实际,力求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既坚持创新发展又坚持有机衔接,同党内法规制度融会贯通,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建立制度,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月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81页

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科学认识疫情形势,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不能层层加码、一刀切,不能擅自升级管控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对防控工作中的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疫情防控是目前的头等大事》(2020年2月12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65页

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指示》(2020年8月20日),《中办通讯》2020年第8期

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我们整治执法不规范、乱作为等问题,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一些地方运动式、“一刀切”执法问题仍时有发生,执法不作为问题突出。强调严格执法,让违法者敬法畏法,但绝不是暴力执法、过激执法,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6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9页

乡村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不要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有些地方就没把握好,有的盲目大拆大建,贪大求洋,搞大广场、造大景点;有的机械照搬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有的超越发展阶段、违背农民意愿,搞大规模村庄撤并。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12月2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9页

乡村建设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在浙江工作时就是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抓起,历届省委和省政府一张蓝图干到底,十多年的努力让乡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要加强分类指导,不要一刀切、搞运动,不要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12月2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9-60页

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021年1月2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28页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55页

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指示》(2021年7月23日),《中办通讯》2021年第7期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减污降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12月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70页

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流转农民土地,人为垒大户、搞不切实际的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经营,防止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2月23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173页

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打小算盘、不搞小聪明,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22年12月26日、27日),《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8日

需要着重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4月3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36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2023年7月17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510页

最近一个时期,各方面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急于求成的倾向。保护耕地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来回“拉抽屉”。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2023年7月20日),《求是》2023年第23期

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加强改革举措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要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坚决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

《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2024年5月20日),《中办通讯》2024年第8期

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性、原则性强,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来规范。制度建设要与管党治党需要相适应、与党的各项建设相配套,全方位织密制度的笼子。同时,也要防止制度过于繁琐、陷入“制度陷阱”。要加强系统集成,使各项制度成为有机整体,避免出现相互割裂、相互掣肘、碎片化现象。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4年6月27日),《中办通讯》2024年第7期

《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中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超前、不滞后。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不能因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影响改革大局。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7月18日),《求是》2024年第18期

(责编:王珂园、秦华)